学会这6大“神级方法”,让你告别“国画小白”,快速看懂中国画!
自古中华文艺倡导虚和儒雅之美,无论是诗词歌赋,还是琴乐书画,力求旨意深远,譬如国画大多采用水墨绘成,线条简洁,布局疏空洁净,似有仙气飘渺在纸面,与西方画的浓墨重彩、直抒胸臆不同,让人看后心境安详,不自觉品析内层涵义,可是如此奥妙的国画,却因意境深远,导致普通人看不懂。
图片
其实若想看懂国画,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,幸好早在1500年前,南朝齐梁一位绘画理论家谢赫,编写《画品》一书,总结出简明易懂的“国画六法”,分别是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摹写,把这6大“神级方法”学会,就能让你自此告别“国画小白”,快速看懂中国画。
图片
我们倒着分析,先看最后一条——传移摹写,无论学习哪一项技能,第一步都是效仿前辈,国画亦不例外,首先观察古人佳作,描摹他们绘制的物象形态,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模写,掌握传统技法,夯实基本功,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,由此为之后的个人创新打基础。
图片
第五条——经营位置,位置指的是构图,如同书法的章法布局一般,落笔之前需要明确画面的安排与构造,正如张彦远所说:“至于经营位置,则画之总要”,保证各个事物、线条和谐自然,若呈现层次感,则要认定主客关系,不可让绘制的配角喧宾夺主,破坏主要立意。
图片
第四条——随类赋彩,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,按照现实依据,赋予不同的色彩,展现艺术的自然本真之美,譬如绘制春日的嫩草,可以使用翠绿色,而描摹盛放的鲜花时,则可以使用明亮的黄色或红色,彰显澎湃生命力。
图片
第三条——应物象形,与上方“随类赋彩”的内层含义差不多,描绘一个事物的外形时,要根据本来面貌客观创作,不要过度的凭空想象和夸张,就好比画南方的山水景象,要是山峦线条的墨色浓重,形态敦实厚重,一派沉郁雄浑之象,则与南方秀丽之美脱节,成为北派山水的特点。
图片
第二条——骨法用笔,古人常说“美人在骨不在皮”,国画也秉承这个道理,追求外层血肉美之前,要勾勒出清晰的骨架,确定事物的体态、造型,下笔浑实精准,跟写书法一样,笔势不能漂浮,画出内层的丰厚质感,这样大家品析时,才不会一眼看到头,消除无聊、浅薄等问题。
图片
第一条——气韵生动,即为鉴赏国画的“最终境界”,也是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,若是一幅画只有技法堆叠,外观华美,色彩鲜艳,却没有情意表达和意境渲染,那么大家基本一看了之,不出十分钟直接忘于脑后,而气韵生动之作,通过精微的眼神、举止,传达内心情感,让观赏者与之共鸣,感受画作的灵魂。
图片
您对上述的6种方法有何见解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